2)第六百三十七章 想找认同感的永乐_大明王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愿意在背后说人坏话,何况还是臣子,这更不好说,索性不说。

  朱棣也没追问,道:“其实有些事想少师请教。”

  张定边便欲起身。

  朱棣急忙道:“大师不用回避,此等事情,您也可以指教我一二。”

  自称我,朱棣还是很尊重张定边。

  张定边于是重新坐下,也知轻重,绝对不会随意开口,实际上目睹了当下大明的状况,张定边对朱棣是分外钦佩。

  早些时候,以为靖难是姚广孝的功绩,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朱棣此人活该他当天子,登基之后大明稳步发展,又兵不刃血的拿下安南,就此功绩,也足以在历代君王中名列前茅了,何况还编修了一部古往今来未有之全书,连姚广孝说到这本全书时都赞不绝口。

  朱棣问姚广孝,“少师可知近来官场事?”

  浙江乱局,从始至终姚广孝都没有参与,一句话都没说,包括货币改革和医疗改革,他都只是作壁上观。

  姚广孝何等聪慧,笑道:“恭喜陛下。”

  朱棣也笑了,“少师也看出来了?”

  姚广孝颔首,“很难看不出来,浙江乱局,看似是纪纲和两位王爷在针对黄昏,其实说到本质上,还是国家各个阶层在对待明教一事上的不同看法,陛下和黄昏为长远着想,力主招安,而以纪纲和两位王爷说代表的武臣集团,不愿意看见这个局面,因为明教招安了,那么镇守地方各个卫所的武将,都会少了获取军功的机会。”

  明教只要一日尚在,就有暴乱的可能,一旦暴乱,就是地方守将建立功勋的时候。

  招安之后,地方守将便真的无事可做了。

  这其实是武将都无可避免的困局。

  乱世武将,盛世文臣。

  不断轮回。

  一旦没了战争,武将就没了用武之地,成了无用之人,所以靖难之后,武将会选择朱高煦抱团,原因就在于此。

  武将,怕朱高炽登基之后重文轻武。

  朱棣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个人认为武将在杞人忧天,至少朱棣认为在他章国的未来几十年里,武将依然会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光芒。

  问道:“少师,关于黄昏这个人,可有什么想说的。”

  姚广孝沉默了许久,才道:“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不止微臣,相信陛下乃至于他的同僚、吴溥、黄观和高贤宁,都有黄昏和当下时代格格不入的感观,总觉得这个人超脱了官场的规矩,也超脱了当下,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正因为他的这种超脱,让大明逐渐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气质。”

  什么气质?

  俯视穹顶之下所有山河的野望气质!

  别人姚广孝不敢肯定,但姚广孝知道这位永乐大帝的目光,已经不再是打得漠北不敢南犯这么简单了,朱棣的目光,往南,落在八百大甸、吴哥王朝这广袤土地上,往北,则是漠北、亦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