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域三十六国_最强道统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使用,公元1-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

  在东汉末年,伴随着贵霜王朝的日趋瓦解,贵霜难民迁入塔里木盆地,佉卢文开始在于阗、鄯善等地传播。

  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

  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

  既然古佉卢文出现在这座石碑上,那么也就代表着这座地下宏大建筑的历史最起码能够追溯到1600年前!

  在如此久远的历史长河下,必然可以形成很多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至于这座宏大地下建筑的来历,在这座古佉卢文写成的石碑上已经记录了!

  “康居国王室之墓!”

  也许现代对于康居熟悉的人并不多,但在汉代它却曾经是与楼兰一起并称为‘西域三十六国’的西域国度之一,而且比起楼兰,康居的国力更为强大。

  这个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游牧范围大致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

  汉时,地处大宛西北,大月氏之北,乌孙以西,奄蔡之东,丁令、坚昆以南。

  公元前2世纪时,控弦万人(控弦指能够骑马打仗的骑兵)。

  公元前1世纪末,康居的人口已达六十万,胜兵十二万,在中亚形成一个大部落联盟。

  可以说在极盛时期,康居是亚欧大陆上势力仅次于汉朝、罗马、贵霜和安息这四大强国的强大势力。

  但是在康居国近五百年的历史上,却一直没有一个很有建树的君王,甚至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康居君王的名字。

  从西汉初期,康居人役属西迁的大月氏人,后来又受西迁的匈奴人蹂躏,最后臣服于西迁的嚈哒。即使康居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也得看月氏王的脸色行事。

  这些曾经割下古波斯王居鲁士头颅、也曾令波斯王大流士远征惨败、令亚历山大被迫穿上中亚服饰采用怀柔政策的中亚游牧人,在来自东方的的游牧人面前似乎都不堪一击,而且甘于臣服。

  康居人的政治才干甚至连昭武九姓都不如,其中的底蕴耐人寻味。

  当然,如今1600年过去,具体的历史如何,为流传下来的与康居有关的史料太少,已不可考证!

  所以,叶想现在更关心的是这座康居王室墓葬中到底陪葬有哪些好东西!

  要知道在历史记载中,康居人可是以擅长经商闻名,常常到各地去进行贸易,往返于中亚全境。再加上地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手里积累下来的财富必然极为惊人。

  另外,康居跟楼兰一样。也是神秘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没有人知道康居人是如何消失的,但他们同样跟楼兰人一样留下了大量的财富等着后人发掘。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