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9章:资源丰富的外北军_抗日之无敌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较高,但同样可以种植大豆、玉米、燕麦、甜菜等等农作物,甚至是种植水稻,外北军这里夏天同样热值高。

  苏阳立即派遣大量的人员到处勘探农业资源。

  “我们先把农业资源开发出来,先把人口迁移过去。”苏阳对根据地的农业部指示道。

  “建设部,立即把公路、铁路修过去。”“领导,我们根据地现在缺盐。”工业部临时部长王伟文对苏阳提醒道,苏阳点头道:“我知道,很快就有盐了。”

  获得大量土地苏阳,再次获得了海量的积分,一共获得了3400万点。

  苏阳首先做的,就是又砸了1000万点积分,购买了大量的工程队出来。

  实在是地盘扩张速度太快了,要把这些地盘开发出来,就需要有大量的工程队。

  要对北大荒、外北军的农业进行开发,总的有公路、铁路吧!否则粮食生产出来都不好运输。

  公路、铁路必须修过去。

  同时各个林场得修建林间公路,还有伐木场的木头也需要用铁路运回来。

  矿山开采也都是需要铁路的。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至理名言。

  工程队数量的继续增加,也为根据地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那些迁移到根据地的人口,许多的劳动力都进入了工程队当工人,一开始不懂技术就干不需要什么技术的活,同时根据地集权再组织这些工人学习各种技术。

  年纪大一些的学简单一些的技术,年轻人集体组织起来进入技校学校,或者跟着工程队的技术人员学习各种工程技术。

  工地上天天有夜校,年轻人都被组织到夜校努力学习。

  相当于这些工人,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不断的提高劳动力知识水平,从而掌握各种技术,提高生产建设效率。

  在各个工程队组建起来的同时,根据地集权则把刚扩张的版图上的耕地资源分配下去。

  把老百姓迁移到外北军,开垦那些丰饶的土地。

  通过农业开荒,又消化掉一批人口就业问题。

  本来大量的移民对于任何集权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然而根据地集权却撑住了。

  不仅撑住了,还创造了足够的就业,迅速把这些人口安排到了各个生产岗位上面。

  规模最恐怖的就是基建,根据地将近二分之一的劳动力人口在从事基建工作。

  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矿山、水利、房屋、农改等等建设工程,都在这些基建范围。

  开矿、伐木、工业生产,则是采用生产效率极高的先进设备,反倒不需要投入那么多劳动力。

  苏阳又忙的脚不着地了,他亲自去了外北军沿海,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制盐场。

  外北军这里的沿海自然不能用晒盐技术,苏阳直接上大型化、自动化的制盐设备。

  购买了一套年产海盐1000万吨的真空蒸发制盐设备,而且还是六效的。在电力充足、电价低廉的地区,还采用热压蒸发。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