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85章:一触即发的大战_抗日之无敌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白菜,再加上甜瓜、辣椒等种植茬口。

  通常情况下茄科瓜果产量可以达到1万公斤,不过发育时间比较长,最多再种植一季叶菜之类的。甚至是有亩产4万公斤的番茄,不过发育周期达到9个月。

  叶菜生长时间较短,亩产基本上上在1000公斤左右,个别的产量很牛逼,例如大白菜。

  综合各类蔬菜产量,一年下来一亩地也就是生产蔬菜1万公斤左右。2万亩可以生产10万吨蔬菜,而且可以反季节供应。

  相当于这1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一年的蔬菜产量,可以让根据地80万人口的人均蔬菜资源125公斤。苏阳用的是二十一世纪比较成熟的蔬菜大棚技术,后世的辽东都能用大棚种植热带的火龙果了。不过这个时代的气温更低,明末小冰河时期的影响还没完全消失,所以暂时来说种植火龙果可能还有点风险,但是亚热带的作物在大棚里是完全可以种植的。

  这个蔬菜种植基地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冬季、春季,这是东三省地区缺乏蔬菜的季节,冬季冰天雪地的,自然是没有新鲜的蔬菜吃,只能吃咸菜、泡菜。而春季是4月中旬土地才解冻,蔬菜种下去一时半会也吃不了,所以春季是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同样缺乏可食用的新鲜蔬菜。

  夏季、秋季则是不用愁没蔬菜吃,辽东地区的热能是种植一季粮食有余,而种植两季作物则不足。所以利用这个热能的农业模式,通常就是种植一季生产时间短的叶菜,再种植一季粮食,或者干脆就种一季粮食,然后不种东西,或者种点牧草什么的。

  所以根据地的蔬菜供应模式,就变成了冬春由大棚蔬菜供应蔬菜,夏秋由农村种植蔬菜供应市场。

  对于很多神州人来说,没肉吃倒是可以忍一忍,没蔬菜吃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所以苏阳搞了这个菜篮子工程,不过这个菜篮子工程还不完善,蛋肉奶这些产品还没着落。

  生产蛋肉奶需要农业基础,现在粮食都还紧缺,所以得等到秋收之后才能大量生产。

  只要熬过这一年,苏阳就可以让根据地的老百姓吃上肉了。在解决吃肉问题之前,先解决蔬菜的问题。

  根据地当前这种模式,每个老百姓只要肯做事就能赚到钱,又没多少负担,消费这些商品话的蔬菜是完全有足够的购买力的。

  改善老百姓的营养摄入状况,对于当前的神州来说也很迫切,老百姓在满清那种奴隶制模式的社会,靠吃番薯、土豆、玉米生存,长期营养不良,一个个看起来面黄肌瘦、身材矮小。东三省这边的情况倒是好一些,毕竟是移民过来的,这里的人均耕地资源更多,但加强老百姓的营养摄入的需求依旧迫切。

  这些建设项目的落实,让苏阳忙得脚不着地。

  就在苏阳忙着搞建设的时候,小鬼子已经大举增兵东三省,十个师团陆续踏上东三省的土地,同时还有小鬼子集权紧急调动的各种作战物资也在往溪湖方向、凤凰山方向集结。

  因为调集作战物资的原因,鬼子暂时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而是占据进攻位置,随时准备发动。

  抗联军的侦查连也将鬼子的兵力情报陆续汇报了上来,鬼子的准备用来对付根据地的兵力,已经不下三十万。

  根据地此时也是全民皆兵的模式,苏阳将缴获的3万余支38式步枪发放了下去,武装出了大批的民兵。

  每个工厂、工程队、村庄、乡镇都组建了民兵部队,生产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以打靶训练为主。

  农村劳动力出来做事了,就由妇女组建成村民兵队,主要就是为了让村庄拥有自保能力。

  也是为了让根据地每一个地方,都拥有一定的武力,不管是小股的鬼子还是山上的胡子,走到哪里都要挨打。

  抗联军的兵力则是持续扩充到了23万,其中2万左右都是新兵,而其他3000左右的兵力,则是有了一定作战经验。

  鬼子准备着大扫荡,根据地也在准备着反扫荡。

  大战已经一触即发,显然根据地的军民是没办法正常的过年了。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