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节_大国股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

  为了提高产量,谷雨也是想尽了办法,冬天没办法晒盐,那就烧煤熬盐,在锡林格勒这一代本来就有露天煤矿,也可以用生产兵团来开采。

  另外内蒙高原上还有不少盐湖,到了冬天,大小苏打,都会结晶出来,只要捞起来,就是钱,谷雨自然希望增加产量,也要用到兵团。

  随着四路军进军河套地区,肯定要想办法在河套地区开垦良田,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粮食产量,只有用军事化方式,才能做到这一点。

  故而谷雨送走王庸等人之后,开始不断视察,他先是考察了承德金矿,与负责这一块工作的基层干部交谈,听取他们的建议,探讨如何尽可能的扩大产出等问题。

  随着日军侵略的临近,四路军也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如何保证可以继续开采矿产,这就需要不断破坏日军的种种掠夺行为,谷雨也需要与段裕后好好商议一番,要在承德附近,坚决骚扰日军,让日本人得不偿失,放弃掠夺这些中小金矿。

  当然了,谷雨的考察也离不开他现在两大心肝宝贝,一个是来钱的制药厂,一个是花钱的兵工厂。

  目前制药厂的核心产品自然就是四路安,四路安极端依赖于磺胺的进口量,另外还有其他各种中草药的产量,又要维持一定的市场定价,产量自然不会太大。

  这段时间,磺胺的进口数量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每个月二十吨,根据美德两国的扩产计划,到了1933年四五月份,磺胺的进口量会增加到一百吨以上。

  按照李润民同志的计划,需要在磺胺的药用价值被发现之前,储存到一千吨以上,这样才可以安心,毕竟中国没有生产能力,而这玩意关系到四路军广大伤病员,同时关系到胜利币的发行,没有足够的储备,谁也不敢放心。

  为了保证储备,同时也为了不让内外敌人过早发现四路安和磺胺的联系,故而每个月放出来的四路安数量并不多,有时只有5%,有时高达15%,每个月放出来的比例完全不同,让人没办法找到其中的规律。

  四路安的出货总价值,一开始只有几十万大洋,到现在逐渐增加到每个月一两百万大洋,未来还会不断增加,这样既可以保证四路军有足够的收入满足需求,又可以保证市场有一定的饥渴程度。

  苏俄需要的十万盒和张学良的十万盒,每个月只会给他们一部分,需要半年才会完全交货,理由嘛,自然就是产量有限,要保证大量客户的需求,不可能全部给你们。

  对此苏俄同志和张学良都接受了,毕竟这才符合常理,要是你想要多少,四路军都能提供多少,他们要怀疑,还是慢一点好。

  国内四路安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少,谷雨有一个粗浅的推测,中国目前有四亿多人,四路军一盒25块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