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9节_大国股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怎么买,也不如谷百生自己制造来得快,环太党创办的各种工业,规模实在太大了,常凯申就算顶得住一时,也吃不消长期消耗。

  甚至于日本人,冯庸也不是很看好,谷百生的雄心壮志有不少人耻笑,但冯庸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反而认为很有可能实现。

  日本确实很强大,但谷雨的说法,仔细想想也对,日本又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对手,他能够用在中国身上的资源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谷雨曾经举衡量国力的钢铁产量为例,日本也不过一年五六百万吨而已,其中的大半还要发展海军,能够用在陆军的根本没有多少,也就二三百万吨,这个数据并不高。

  等到三年之后,环太党就有上百万钢铁产量,如果环太党到再拿下了汉阳铁厂,到那个时候,差距虽然有,但绝对是触手可及。

  更不要说环太党还在不断骚扰日本人,不让他们安心发展,此消彼长,日本人迟早会被赶上,而一旦赶上了,有了几百万装备不差的四路军,还能说谷雨在吹牛吗……

  谷雨的说法也许有失偏颇,毕竟钢铁产量不是唯一的,但冯庸明白,中日之间的区别本质上就两样,一是工业差距,二是日军疯狂的战斗力。

  第二条已经被环太党四路军基本抹平,现在看起来,四路军和日军的差距并不大,要不然四路军也不会频繁获得胜利;

  所以一旦工业差距再拉近,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资源,日本人必然会被耗死,失去东三省和朝鲜几乎是必然的,顶多能保住大员和琉球,甚至于大员也很危险,毕竟离大陆太近了……

  在这个沧海桑田,一日数变的年代,冯庸知道张学良和他一样,都只是被时代裹挟着的人,他们两人虽然有着拳拳爱国之行,但只能随波逐流,对国家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变化,甚至于一个不小心,还会成为民族的罪人。

  可是谷百生不一样,他真得有能力改变中国,九一八到现在,三年还没有,环太党已经有席卷全国之势;考虑到谷百生现在只有二十六岁,等他到三十六岁,四十六岁,中国该有多大的变化呀!

  如果说1933年初,冯庸决定追随环太党,更多的是赌博,更多的是对现状的不满;那么到了今天,冯庸已经变成了谷雨彻彻底底的信徒,他并并不信奉环太党那一套,但他却如同无数环太党干部一样,看到了彻底改变中国的希望。

  今天见张学良如此颓废,想了想,冯庸就开始了劝说,让他找一条明路,什么是明路,不管是冯庸,还是张学良都很清楚,因为两人之间一直都有联系,冯庸的所见所闻也会写信给张学良,两人心意相通,自然清楚未来中国形势可能的演变。

  张学良微微摇头,指着坐在身边的夫人,又指着坐在一旁的秘书赵四,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