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生我门中人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仁恕而已。你也是名声在外。你的学问以何理贯之?”

  周梦臣一时间又被问住了。

  这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一时间又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其实这才吴廷翰真正的考题。很多人做事做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临终之前,让他总结人生,也总结不出来什么?无非是娶媳妇生孩子赡养父母云云。

  这样的人生,似乎换上一个名字,就可以被代替。

  很多做学问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学了什么做了一些什么?

  这种自我审视,是一个人想要成长最关键的一点。

  周梦臣之前从来没有在意过。或者他根本没有深入思考过科学的本质是什么?他只是将后世学到的东西,一五一十的在这个时代复刻而已。至于其中一些道理,是别人总结推广的。他也是知道的。

  但是这种道理基于什么根基。或者哲学背景,却是周梦臣没有注意过的。

  周梦臣深思道:“我这些东西可以用科学来概括。但是科学又是什么?”

  科学在教科书上是有概念解释的,但是这里提起来却有些不合适。

  周梦臣陷入深思之中。好一阵子,说道:“先生,在我看来,我的学问就是物理之学。”

  “气在理先,气聚为物,一物当有一物之理。朱子云,格物致知。何以格物,则引入数学之论。专研一物之理,并因其理而用之。”

  吴廷翰说道:“如何用之?比如,我观你天文历算之学,也算是天下第一,因何而用之?”

  周梦臣说道:“这简单,应用有二,第一是历法。第二就是观星定位之法。不管是海洋上,还是陆地之上。”

  这可算是进入周梦臣的范围之内。

  说实话,在这种高大上的哲学范围之内,周梦臣是吴廷翰的弟弟。很多东西,周梦臣根本不明白,不理解。更重要是先入为主。

  是的,周梦臣脑袋里面早就有一套唯物主义哲学了。他来解析吴廷翰的气学,根本就是将气学先翻译成后世所能理解的哲学概念,然后再解析,将自己的想法也通过一次翻译,成为吴廷翰所能理解的哲学概念。

  就好比,唯物唯心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之中根本没有。

  很多学说都很难用这两个概念来衡量。

  比如理学,更是两者夹杂。一边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要格物致知。一边认定天理是超物质的。总之,用这两个概念来衡量难免磕磕碰碰的。

  但是说到了科学的具体应用。周梦臣脑袋里面就有太多太多的案例了。

  周梦臣先以这一次天文历法所建立的经纬度体系而论,说明经纬度在航海等行为之中重要性。甚至有这一种定位办法,可以深入之前,不能去的地方。比如深海之中。

  摒弃而今大多沿着海岸线航行的航海方式。

  吴廷翰眼睛一挑,有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