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战争后遗症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的。也算是民族习性。

  很多人印象之中,蒙古人不种地。其实不然的。蒙古人很早就种粮食,以弥补畜牧业的不足。只是,蒙古人种地的方式,在任何一个汉人看来,就觉得,你称呼这个方式叫种地?

  他们就是找一出好地,然后就谷子洒进去,限制牛羊过去,等秋天纵马践踏过之后,再将谷子收起来。

  似乎连脱壳都一并做了。

  只是这种做法,不施肥,不灌溉,不除草,指望有什么好收成?根本不可能。不过,这也体现了蒙古人以畜牧业为根本的经济模式。这种不消耗体力的粮食根本就是一种补充而已。

  大部分鞑子都是这样做的。甚至在明人记载之中,还有直接吃生谷的记载。却不知道是不第当时人写的段子。

  但是这种方式太靠天吃饭了。

  如今旱情严重,很多本来水草丰盛的地方,一下子变得不行了。本来能种出来的谷子也种不出来了。再加上,数万人的劳动力缺口,几乎给辛爱雪上加霜的一击。

  在开春的时候,辛爱与大明互市。将当初劫掠来的银子,几乎全花出去了。

  毕竟,银子这东西在蒙古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没有互市的话,辛爱手中的银子不管多少都花不出去。在辛爱看来,最重要的还是铁,粮食与牛羊战马。

  这也造成了互市以来,周梦臣几乎收了十几万的赋税,大大减轻了周梦臣的财政负担。也就是草原上最少有一百多万两的货物流入大明。当然了,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战马牛羊皮毛这些货物。但是即便如此,辛爱最少将库存的银子花出了六七十万两之多。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蒙古不产银,或者说即便蒙古产银,以蒙古人的生产力水平,也不可能将银矿发掘出来。他们的所有银子,都是来自关内。也就是抢的。而现在的形式,想要从关内抢银子抢物资根本是不可能的。

  俺答给辛爱留下最少三四百万两银子。当然了,这几百万两银子,不可能仅仅在辛爱手中,可能分布在各个部落首领手中。但是即便如此,也是非常丰厚遗产了。但是仅仅一年,就去了七八分之一。

  而且这还是辛爱感觉不对。大大消减了进口,因为他发现这样下去,很快他手中就无银可用了。

  但是有些东西,根本没有办法杜绝的。辛爱压着手中一百多万两银子,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其他蒙古贵族可没有这个想法。或者没有多想过。他们才不在乎蒙古如何,他们在乎的是他自己的部落。

  所以白银外流还在继续,不出数年,蒙古人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本来这个局面,足够辛爱头疼了。他又遇见了旱灾。要知道蒙古人可没有是赈灾的想法。他遇见旱灾第一个想法,就是南下就食,也就是抢南边。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