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四句新解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这都是天道。”

  “为生命立命,那就是制天道而用之,诸位都是陕西人,难道没有看过,整个关中秦汉留下来的水利工程,水车灌溉。一亩土地,有水浇地,没有水浇地,其中相隔,就是一个人的口粮。”

  “为往生继绝学,孔孟之道,千载不易,却不是只有孔孟才算是往圣。燧人氏,令天下人免于茹毛饮血。有巢氏,让天下人免于露宿荒野,神农氏,让百姓始知耕作,尚有其他如嫘祖制衣。轩辕为舟车。等等,方才有今日之天下,正因为有往圣如此,天下百姓才能养活这么多的百姓。”

  “继绝学。就是继的他们的绝学。”

  “当天下人皆能吃饱穿暖,或许依然不是太平之日,但却是万世太平的基础。至于,将来如此。我不知道,但是这门学问,就是尊荀子之真意,并张子之心,依先师之道,而得出的。说的就是一件事情,如果制天道而用之。并以天道为百姓谋福祉。”

  “你说,我这学问有什么用处。这就是用处。”

  周梦臣目光扫过所有人,发现神态各异。有的在懵神状,有的眼睛之中流漏不相信,显然觉得周梦臣在吹大的。有的似乎明白什么,愿意相信,与不愿意相信。

  周梦臣见状,一挥手,立即有下人拿上来两个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两个玉米棒子,在这个时代是番麦。

  周梦臣说道:“有人认识这个东西?”

  “知道,这是番麦。”杨节说道。

  周梦臣看出很多人都认识番麦,心中暗暗欣慰,关中学子还是有朴质的作风的。最少不至于对庄稼不了解。周梦臣问道:“番麦在关中种植的多吗?”

  杨节说道:“回禀先生,不多。甚至可以说少。只是零星种植一些。”

  周梦臣说道:“大家或许不知道,在同样的水土条件之下,一亩番麦,最少比一亩谷子,要多出百余斤。这个数字并不是太精准的,但是同样条件下,番麦要比谷子高产。却是确定无疑的。”

  韩邦奇大吃一惊,说道:“此言当真?”

  或许有些人不觉得什么,一亩地多出一百斤,算什么?但是以这个时代亩产来说,北方亩产平均在二石多。石是一个体积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故而因为密度的原因不同,一石粮食重量在二百多斤了,百余斤等于半石了,足够让家里多养一个人了。

  如果再算出陕西庞大的面积。每亩多出这一点,就是一个天文问题,那是能解决大问题的。

  周梦臣说道:“如果我不确定,如何敢在这里说,只是这是大同的数据,各地水土不同,或许也会不同。”

  周梦臣在大同的时候,大规模推广玉米,而今整个大同,已经成为大明第一个玉米种植区。周梦臣也确定了他的印象,那就是玉米比小米更叫高产,当然了,似乎是因为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