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四章 燕山缺席,道子无名_大明抄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辞离去。

  他原路左拐右转原路返回,穿过重重叠叠的走廊与门户,回到应天书院学子们读书生活的区域。

  “张兄?”

  “张兄回京了?”

  这会儿再有院生跟张锦打招呼,得到的待遇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张锦一概不理,只脚步匆匆,随便寻见一间书房,便问也不问,直接闯入。

  房中书桌上正有笔墨纸砚。

  张锦操起笔,往还未化开的墨块上一按,浩然之气催动,摄来墨泥,染在笔尖狼毫。

  他片刻不停,将笔尖一落,便在纸上飞舞如龙。

  写满一张,再换一张。

  不一会儿,桌上便多出上千个毫无规则,好似胡乱排列的文字来。

  十息不多。

  英俊编辑却硬是在十息之内,将青秀碑上打乱的上千字都记在脑海。

  这会儿一字不差,默写出来。

  默写完,张锦便重新取白纸铺好,一边细细磨墨,一边望着那上千字细细思索。

  要将这些字重新组合排序,罗列出真正的青秀碑名单,倒也有些窍门。

  青秀碑上的名字,一并有门派出身。

  比方说……

  张锦目光在几张纸上来回扫视,同时落笔写下:太虚剑派,玉襄儿。

  一十四个天宗,定然不会在青秀碑上缺席。

  甚至可以说占据大半篇幅。

  名字先不提,单单太虚剑派这四字,就从纸上择出三组来。

  儒门之人本就消息灵通,更别说四院之首的应天书院。

  张锦又是内阁首辅的嫡亲孙子,再加上这几年为渊王奔走,有渊王麾下众多耳目,更是对天下大势知之甚多。

  当然,也有不少要猜的部分。

  ……

  张锦很快找出所有一十四个天宗的名字,再将自己所听闻过的人名填入。

  没填满。

  颇有几位青秀,只知是出身天宗,却是他从未听闻的人物,只能暂时空缺。

  张锦不急,继续扫视余下几百字,片刻后,在纸上写下:夺朱宫,赢央。

  夺朱宫是小北海七座大岛之一。

  而赢央乃是夺朱宫之主,通天老祖的座下首徒。

  除开一十四个天宗,诸如通天派、燕山大罗等同样不可小觑的大门大派,也是轻易可以找出来的组合。

  ……

  一会儿工夫,张锦便抄出六十余个确切无误的名字。

  余下这些,便是要猜的。

  “奇怪,连桐分明是三皇宫之人,怎么这里并无三皇宫这三字?”

  张锦两只眼睛像弹珠一般滴溜溜转动,将每一个字都颠来倒去排列。

  “三皇宫乃是纯阳宫别传,难道他被接引入纯阳宫了?不对,纯阳宫的名字已经填满,没有缺了……太虚剑派还有缺!

  “是连桐背出气宗,还是说……剑气两宗针锋相对几百年,其实私下里已经合好?”

  张锦眼睛一亮,在纸上写下:纯阳宫,连桐。

  又画一个圈,以示存疑。

  “咦,怎么没有燕山大罗?”

  他又发现一处疑点。

  青秀碑上列名的气运,乃是年轻一代的俊秀。

  这年轻二字,倒是并不只跟年纪挂钩,同时也会考量这位青秀的身份地位。

  比方说,张玄机执掌燕山,成为大罗派掌门之后,便从青秀碑上除名,转而到另一尊石碑上。

  张锦自然也不会觉着,几十年前的燕山三秀,如今一个皆无,是什么奇怪事情。

  他起疑的是……

  余下这些字,已经组合不出一个名字。

  ——这几年声名鹊起,有燕山道子之称的,大罗派焚天一脉传人。

  宁采臣!

  入门两年,便先天圆满,成就真人。

  这是何等进境?

  早有人唤他作,宁青秀。

  谁要是觉着宁采臣不配,还要被骂一句眼瞎。

  可……

  青秀碑不瞎,也不会瞎。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