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6章 能行吗?_1987,3天成万元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芬有些颓丧的点点头。

  她的压力很大。

  安置待业青年,提供就业岗位,是上面的任务,完成不了的要问责,而且不给安排工作,一个个游手好闲的,总是爱惹是非,对汉水桥街道办的工作也有影响。

  “不过刘主任,我的生意规模不可能总是这么大,肯定还会扩张,真要扩张了,肯定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就能安排进其他的一些人。”陆浩道,“而且现在商业放开了,允许个体户的出现,也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一定非得去给人打工,可以自主创业。”

  他先是拿话堵死了刘芬,这会儿又给了她一个希望。

  先让人绝望,再递过去一根绳子,对方会感恩戴德。

  “陆老板,你这么年轻就将生意做的这么大,万佳百货店开业的那天我也去了,可那会儿不知道是你开的,你搬到这边来才慢慢知晓。”刘芬立刻说道,“你是有本事的,就是吃这碗饭的,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大,员工也会越招越多,到时就不是在硚口区开万佳百货店了,还要将百货店开到江城其他的区县,让江城市民都能从你的百货店里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口才一般都不错。

  特别是这些大妈,打听消息一流,口才同样也是一流。

  见事情有了转机,立刻拍起了陆浩的马屁,旋即,她又露出苦脸,“街道办也是在帮助这些待业的青年,或者是下岗的人员自主创业,帮着他们寻找生活的出路,赚些养家糊口的钱,但也只是勉强。”

  “而且咱们都是些没什么生意头脑的,脑袋不灵光,开些小摊,生意也不怎么行,还得是要陆老板你给点建议的好。”

  让陆浩提供就业岗位,或者给点意见,都能行。

  刘芬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这会儿的生意还是挺好做的,江城市里支持,有不少优惠政策。”陆浩说道,“汉正街就在搞小商品市场,户部巷也在搞美食,江城市里支持的力度还挺大的,咱们仁寿路这边也可以搞些类似的东西,将摊位都聚集在一起,将沿街的店铺都整顿整顿,进行规划。”

  陆浩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名片,江城同样也不例外。

  黄鹤楼,武昌鱼,热干面,汉正街,户部巷,这些都是江城的名片,不管实际的情况如何,风景好不好看,东西好不好吃,但是提到江城,稍微了解一些的脑海中首先就会浮现这些词。

  作为江城人,别人问到江城的吃吃喝喝,哪里可以逛,介绍的时候也会主动提及这些词汇。

  这些词汇有一些是古来就有的,是历史名人给予了这些词汇文化底蕴,加在了江城这座城市身上,再经过的宣传,便成为江城的名片。

  当然,也有很多是江城的相关部门重点宣传和扶持后,才得以发展,继而广为人知。

  像是汉正街和户部巷就是如此。

  虽然早就有,但名气并不是很大,发展也没有这么清晰和集中。

  汉正街这会儿才刚刚起步。

  确切的说,是在78年后,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贯彻落实,汉正街一带企事业单位允许开办商店,增设商业网点,集体商业和个体商贩作为国营商业的补充成分,重新获得认同。

  “能行吗?”刘芬不太确定的看着陆浩。

  本站网站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