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首提三冗_靖康十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陈显没有问题,赵桓继续说道:“另外,关于赈灾之事,除了诸位所说的就地购买粮食之外,朕希望是以工代赈!

  粮食不能直接发到饥民手中,而是要干活才能得到粮食,派去赈灾之人除了赈灾之外,还要要带领百姓兴修水利,道路,开垦良田,以保证来年不会再发生饥荒!”

  赵桓话音刚落,李邦彦便立刻说道:“陛下,您所说的这种方法以前也曾采取过,但往往见效甚微,而且容易引起民怨,还请陛下三思啊!”

  李邦彦的话倒是让赵桓一愣,随即沉声道:“见效甚微,容易引起民怨,这应该不是方法的原因吧?真正的原因,想来诸位应该比朕更清楚才是!”

  该如何赈灾,赵桓了解的并不多,但他却知道自己的方法绝对是有用的。

  至于为什么李邦彦会说见效甚微,容易引起民愤,原因不外乎有两点。

  这第一点原因就是派去的赈灾官员不懂装懂瞎指挥,从而引起慌乱。

  而第二个原因便是发放下去的钱粮并未到位,被人给贪墨了,饥民虽然干了活,但却得不到粮食,或者说得不到让他们填饱肚子的粮食,这样一来,不引起民愤才怪!

  ……

  赵桓的话让李邦彦脸色有些难看,这其中的原因他确实知道,但知道又如何,有些事情是即便知道却也无法避免的。

  “陛下。”

  就在众人陷入沉默的时候,李纲开口了,他拱手说道:“赈灾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臣建议治本!”

  治本?

  赵桓还没有反应过来,李纲所说的治本是什么意思,便看见众人尽皆满脸震惊,吴敏更是脱口而出:“三冗?”

  三冗!

  赵桓算是明白为何众人如此震惊了。

  因为三冗,这是大宋最大的问题之一,如果说重文轻武打断了大宋的脊梁,那三冗便是在给大宋断手,放血!

  冗官,冗兵,冗费,不仅让大宋国库入不敷出,不得不增收各种赋税,此外,更是给大宋的管理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麻烦!

  历史上有名的范仲淹新政,王安石变法都是为了解决三冗问题,然而他们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

  李纲并未否认,而是点了点头,坚定道:“三冗若是不解决,税收只会不断增加,到时候饥荒难民只会越来越多!”

  “不可!”

  李纲的话音刚落,李邦彦便立刻反对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贸然行事!”

  “不错,此事当大战结束之后再议!”

  其他人也纷纷反对道。

  不是他们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他们明白,此时的大宋当真经不起折腾。

  赵桓也没有想到李纲会如此突然地将此事提出,这件事确实是必须解决的,但却不是现在。

  他看向李纲说道:“此事等赶走金人之后再议!”

  “是!”

  李纲拱手称是,实际上他并没有想过众人会同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