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84章 1984 典礼余波_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前一亮。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艾迪-斯理曼刹那间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如果说此前几年博柏利的崛起,更多是因为百年传承品牌的底蕴,气质与雨果完美结合得以令人侧目;那么这一次艾迪就依靠这自己独一无二的设计才华引发了热烈讨论,让人纷纷感叹又一位设计天才横空出世。

  艾迪其实也不能说是“名不见经传”,他所任职的圣罗兰左岸,虽然只是圣罗兰旗下品牌分支而已,但依旧可以说是传承悠久。再加上这一次奥斯卡的一鸣惊人,艾迪在设计界的前途一片光明,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艾迪就接到了超过一百家杂志媒体的采访请求,刹那间就成为了最为炙手可热的新星。

  从博柏利到艾迪,雨果的附加影响力已经逐渐离开了电影、音乐本身的领域,朝其他周边领域延伸。

  除了艾迪的横空出世之外,“恩斯特-莱赫曼”无疑成为了焦点之中的焦点。

  人们在好奇之余,简单查阅一下资料,就不难发现这个名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几乎代表着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精髓。更为重要的是,从恩斯特延续到雨果,再延续到“尽善尽美”和“洛城机密”的崛起,然后延伸到“泰坦尼克号”的大获全胜,让不少业内人士都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好莱坞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黄金年代的复古潮流正在悄悄崛起。

  对于大部分外行人来说,恩斯特只不过是一名编剧而已,而且还是远离了主流视线多年的编剧,所以引起的波澜着实有限。真正的动荡是来自于圈内的,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三天之后,恩斯特的身影出现在了西岸编剧工会的大门口,这是过去十年以来的第一次。

  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许多人来说,1997年的喧闹和繁华在第七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时直接落幕,其后的余波都是属于1998年以及在这之后的年代了。距离世纪交替的节点越来越近,各行各业都开始骚动起来,电影产业自然也不例外。“泰坦尼克号”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只有等待时间来证明了。

  对于雨果来说,他的1997年在跨年时就已经结束了,颁奖典礼的纷乱仅仅只是狂欢的余温罢了。

  雨果一大清早就驱车离开了洛杉矶,一直到傍晚时分才沐浴着夕阳回到了马里布。今天雨果是专门前往旧金山去拜访莎莉-汉森的,因为“莎莉基金会”成立一周年的派对在不久之前举行了,杰西卡-汉森和罗宾-汉森两夫妻都出现在了派对之上。

  过去一年时间里,“莎莉基金会”一共募集了超过三千万美元,全部投入了儿童疾病的治疗之后,去年年末还第一次走进了西海岸地区的少年收容所,试图给予这些收容所的孩子们提供医疗帮助,还牵线搭桥,让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