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5章 小陈卖书,买一送三(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这里你也看出,像马伯庸亲王《长安十二时辰》中那种“大案牍术”在唐代是不可能出现的。

  “发明者”徐宾起码再不济,也需要再“发明”宋代才有的那种装订成册的书籍!

  因为卷轴的方式,就算你有那么多资料,可是你卷啊卷啊的,再给你七十二个时辰,你也不一定能找到想要的浩如烟海的资料。

  装订成册,才能捧在手上,一页页地找!

  古代书籍进化到最后,也没出现现代使用的这种装订方式。

  最高级的便是明代中业的“线装”了,当然,除了它是用线穿订的,其他的与现代书籍也没啥两样了。

  只是从卷轴到线装之间,也经历了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三种进化形式,到了北宋末年的“包背装”,总算可以一页页翻了,但它相比线装也是很麻烦的一种存在。

  对于其他穿越众到了古代造水泥造大炮,陈成向来嗤之以鼻:

  先把线装书捣鼓出来吧!

  这个真的是没啥技术含量,却对文化发展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从陈成与小郡主捣鼓第一年的诗榜开始,他们年终总结所有诗榜,出了一本书——所采用的装订方式,便是“线装”,虽然陈成也不是很懂到底怎么装,可是大唐的工匠们,越装越会装,到后面已经可以装订出很结实、耐翻页、不散架的书了。

  在长安、洛阳两地也有人发现了这样做书籍的好处,有一批人开始效仿。

  只是到了金陵,发现还没有流行开。

  陈成相信,再过二十年,线装书应该能占据一部分市场份额,百年以后,必然是线装书的天下。

  毕竟——

  经折装、蝴蝶装看起来不方便,包背浪费纸,而且制作起来,都比线装书工艺复杂很多!

  “这么好,内容丰富,看着方便的书,只有一本,该怎么办呢?”陈成又抛出一个疑问。

  “我竞价买!”

  “多贵都买!”

  “对,价高者得!”

  陈成笑了,我这就是消遣读物,又不是啥稀世珍本,小红帽这种故事,小陈我敝帚自珍也没有用啊!

  “不用着急,有得卖!”陈成道:“而且,不止这一本!”

  下面一阵激动,有人问:“那么,到哪里才能买得到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陈成兴致勃勃道:“我昨日已经在东市洽谈好两位版印工匠,只要看的人够多,他们那里随时可以雕刻!”

  众人犯难:“专门为我们雕一块版,那书肯定卖得很贵啊!”

  这时候的书,都特别贵!

  因为要么手抄,要么版印啊!

  人工抄,能不贵吗!

  抄一本书都很贵,不要说雕版了,难度不是一个级别的,成本自然更可怕。

  除非印刷量很大的儒家经典、道藏、佛经,可以分摊成本。

  “不贵不贵!”陈成道,他并没有说他甚至还有“活字印刷”的天才构想(问题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