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6章 岑参的诗榜排名问题(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天晚上,陈成来到王昌龄王维所在的江宁县衙,陪两位师长侃大山。

  南京作为六朝都城,如今被贬为县,可谓“落魄”,却也是朝廷有意为之。

  名义上为“县”,可这“县”着实太大,如今南京市区的大部分区域都在王大叔的“江宁县”范围内。

  到了当今太子登基之后,发扬他老爸爱改名字的习惯,在上元二年(761年)把江宁县更名为上元县,五代十国杨吴时期,又从上元县划出一部分,另外设置江宁县,此后一直到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内,南京市区都是上元、江宁两个县,以内秦淮河为界。

  这个格局维持了将近千年,直到民国时上元县被撤销。

  巧的是,南京目前仅存的县衙建筑,就是位于白下路的上元县衙旧址——如果县治基本没变的话,那你完全可以到此处凭吊曾经的金陵副市长王昌龄了。

  当然啰,这只是玩笑话,唐代的江宁县衙估计还没等唐代灭亡就已经先被废掉了,晚唐诗人罗隐就曾到此凭吊过王昌龄:

  过废江宁县·王昌龄曾尉此县(原诗注)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

  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

  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

  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陈成现在过来,正是盛世,县衙大堂坐北朝南,百十来间小瓦屋面,非常气派。

  王大叔在这里当二把手,尽管时常仍会发发“不被重用”的牢骚,事实上小日子过得应该也是蛮舒坦的,何况天高皇帝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的名声也足够让大家都尊重他。

  所以经常会有朋友到金陵来与他开party,他在江宁的诗基本上都是在金陵开趴之后“送谁谁谁”时写的。

  前月刚刚送走一批老朋友,这个月又迎来了王维和陈成,王昌龄自然是喜不自胜,感慨良多:

  “去岁襄阳一别,回长安后,得了现在这个职位,我还老大不情愿呢,至洛阳滞留了数月,方才南行,在东都把能见的朋友都见了个遍,正所谓‘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这次南下,不知道何年何月再得回洛阳、长安啦!”

  “哦?王大叔在洛阳见了不少朋友吗?”陈成问:“那有没有——见到岑二十七?”

  诗人关系中,小陈知道岑参与王大叔交情非常好,而根据此前的信息,岑参应该也在河南的。

  对于这些闻名后世的大诗人,小陈往往在诗榜上拿不准人家的位置。

  排高了吧,别人质疑诗榜的公平性合理性:你有什么依据?

  排低了吧,日后人家出名了,别人笑话:某某某你们好意思排在谁谁谁后面,简直瞎了眼!

  去年小陈建言榜上收录岑参时,小郡主就有些将信将疑,真收录了之后果然也是受到了部分人的质疑,认为23岁的岑参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