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8章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陈一边跑一边吐槽,第四站不过是一把梳子,还给他设了那么半天的悬念!

  但是错过这一站也没啥可惜的,存货里并没有梳头相关的妙句,能想到的只能是:

  一梳梳到发尾;

  二梳白发齐眉;

  三梳儿孙满地;

  四梳永谐连理……

  这种结婚时用到的吉利话。

  也可能是遭遇“盐豆之祸”之后,小陈的脑袋现在有点不好使了。

  第五站是东水头——

  便是后世“东关九孔闸”那块儿。

  从六朝时期开始,东水关这片有赖于地理优势,就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在此经商交易。

  后来五代杨吴筑城时期,扩建金陵城,“高坚甲于天下“,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到朱元璋时大大扩建,大闸上位,掌控秦淮河水位,成为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在明清时也是繁华了数百年。

  等他赶到第五站——

  又是不见了花船的踪迹!

  因为第五站重回了第一站的出题套路:

  直接就是地名为题!

  显然料到此关节的人也不在少数,提前就作好了诗。

  “赤练仙子李莫愁唱了吗?”小陈只问自己关心的。

  “尚没有!”

  这题显然也套不上纳兰的词,别人的宿稿是:

  船载风流随流逝,丛波穿过水云间。

  帆前渺渺鸥千点,心共粼粼水一湾。

  只能说,早就准备好的句子,写得也不甚高妙。

  白白浪费了一道“送分题”。

  “送分题”的存在是免不了的,毕竟还是要照顾那些原装能力薄弱的仙女团队的。

  花船过了东水头,船向南行,进入了外秦淮河更宽阔的水道。

  来到第六个诗题点,后世白鹭洲公园附近。

  这在后世,也算是一个地标性景点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在白鹭洲公园里印得到处都是。

  可来到这里之后,既没有出题的人,也没有摆放道具,甚至连观战的观众也寥寥无几,不知是在搞什么名堂。

  花船行驶到这里的时候,小陈也从陆地上赶到了后世白鹭洲公园的西侧——

  从东水头离开之后,小陈并没有顺着岸边走,因为这一代水流相较内秦淮河要快不了,岸边有没有什么观众,没必要多停留,想必船会行驶得很快,如果一直在岸上追着花船走,不抄近道的话,百分之百是追不上的。

  可饶是如此,少走了很多冤枉路的小陈也累得不行了。

  远远地眺望着遥远河面上花船那小小的影子,小陈望洋兴叹!

  真恨不能自己长了一对翅膀,直接飞过去啊!

  中间又隔着另一段河流,又隔着几座小洲,不得不感慨孟浩然老师“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真乃现实写照。

  知道这一站乃至后面的一站,自己很大可能都赶不上,小陈继续在陆上往西南方报恩寺方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