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5章 一登花魁得万钱!(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要跟你‘一较高低’?”陈成冷笑:“然后阁下再‘借鉴’孟夫子的诗文来比我比?”

  绍生搓了搓手指。

  “干什么?”

  “证据!”绍生道:“你说我抄了哪一章,哪一首,指出来?”

  小陈为之一滞,像今天这个,偏冷门,孟老师几百首诗,他还真一时讲不出模板是哪个。

  估计对方也有篡改、裁剪、移花接木的地方。

  可看起来就浑似孟老师的风格,难怪作为陶渊明死忠粉的陆大善人会那么喜欢了。

  小陈答不上来,就从对方冒认身份上挑毛病:“且不提这个,有个问题我想问阁下很久了——”

  “孟夫子几时收了阁下这么个高足了?”

  这人也真是有意思,明知道自己是正牌孟氏门人了,可攀谈起来,脸不红,心不跳,仿佛从未有过这种事!

  绍生哈哈一乐,仍然未有半分羞惭:“在下年少时曾得孟夫子指点,受益匪浅,得窥诗道。孟夫子可以不认我为‘生’,可我心中,自是以他为‘师’的。”

  陈成不置可否,换孟老师是普通山野匹夫,你还会顺杆子往上爬么?嘴上好听罢了。

  “我借孟夫子之‘枝',生叶开花,既给他老人家扬名,我自己也沾些虚名浮财,一举两得,又有什么不好的呢?”绍生笑道:“倒是陈郎君,我可是听江湖上早有传闻,你少年成名的作品,可有不少是令尊润色纹饰,甚至直接代笔的呢!咱俩,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啦!”

  “荒谬!”小陈大怒!

  老陈自从中进士之后,写诗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要不然你看看他的朋友圈里,那么多诗榜前十乃至华夏五千年可以竞争前三的大诗人,他却不见哪怕一首出名点的诗流传后世?

  小陈我成名的那些作品,每一首每一句都和老陈无关——

  的的确确,都是我亲手从李杜、元白、刘柳、苏黄那里……

  抄来的嘛!

  一想到这,小陈底气忽然也不那么足了,被绍生一下戳到了软肋。

  他一瞬间的色厉内荏却被绍生敏锐地捕捉了去,更加确认“老陈代笔小陈”并非空穴来风:“昔日我看陈郎君的诗文时,好是好矣,却忽高忽低,风格不一,格外令人费解。”

  恐怕不止乃父帮了润笔,还有岳父、二大爷、隔壁王叔叔呢……

  其实风格不一这个问题,王维王老师倒是给小陈作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那就是小陈根本不是在作诗,事实上是对各种诗人的仿效,仿效得太成功了,所以各种风格都难不倒。(误解了哈!)

  这个解释虽然不错,可说的话,绍生又可以反驳你:

  你擅长仿效各种诗人,绍生我专精一家,之仿效孟夫子而已。

  历史上也还真有类似的情况,而“剽窃”一词正式出现在唐代,各种奇葩的案例屡见不鲜,而有的人甚至还名垂青史。

  比如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