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章 李白与王维为何互相看不起?(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如今诗榜上竞争的激烈,陈十一郎实际有时会有点羡慕。

  不过天下没有人知道他此刻的心情。

  在天下人看来,“神童”陈苌……

  是个谜。

  他年少成名,曾在东都侍宴天子,很得圣人尤其是圣人的婆娘武惠妃的喜爱,甚至有让他“尚公主”的戏言(武惠妃幼女,李隆基第二十一女“太华公主”)

  圣人也曾在酒后笑言,“十年之后”要让他接替李林甫成为宰相。

  圣眷之厚,罕有匹敌!

  那时节,陈十一郎银鞍白马,英姿勃发地驰骋在洛阳定鼎门到皇城南门端门之间的“天街”,直抵紫微宫!

  气势何其盛也!

  可以说,很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荣耀,一辈子在诗榜上抵达不了的诗榜名次——陈十一郎在十岁之前就经历遍了。

  那时节,陈苌奉天子之命,助会昌郡主重排“故惠文太子诗榜”,每月诗榜公布时,并随诗榜有陈苌三首新诗流出——

  陈苌出手,必属精品!

  每次诗榜发布,必然“洛阳纸贵”——真正意义上的洛阳纸贵,发售当天洛阳无论是纸价还是抄书人的笔资,都要向上浮动两成。

  不出新榜,陈苌新诗断更的时候,家宅外也总有人排队询问“十一郎偶得新作否?”

  即便陈宅扔出一堆“垃圾”时,大家也要去仔细翻翻有木有十一郎的废稿。

  因为大家都想看一看,学一学,陈十一郎的诗,究竟和别人的诗有什么不同,每次都能令皇帝龙颜大悦。

  同样是极其擅长写诗,诗榜上每次前三的存在——监察御史王维便没有这种级别的“圣眷”。

  即便陈苌不忘王老师“房师”之恩,御前作诗也要拉上王老师,可王老师除了得到圣人称赞“诗作得极好”——

  可是好处呢?

  没有好处。

  形成针锋相对的是,陈苌的老娘骆氏作为敕命夫人被邀入宫面圣宴饮,陈苌的大哥陈当在圣人郊游时曾随师从,陈苌当年出生的妹妹武惠妃亲自赐小字。

  一人得道,全家升天!

  终玄宗一朝,王维都没有得到当初陈苌哪怕十分之一的优渥待遇。

  尽管皇帝一定知道这家伙真的很会写诗。

  不妨顺便解了另外一桩千古悬案:

  王维与李白明明巅峰期重合,共同的朋友也很多,可似乎他俩并没有任何交集?

  相互妒忌?

  王不见王?

  阴差阳错,总是你到长安我去洛阳,你下岭南,我到塞上?

  都不是。

  答案很直接:

  他俩真的没有交集啊!

  你要说:不对啊!天宝初年,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被唐玄宗召进京做了翰林——王维可一直都在朝廷啊!

  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可能一点交集没有?

  那你便低估了李白那恐怖的影响力了。

  什么叫“国士”?

  他就是国士!

  天子以“国士恩”待他,呵护备至。

  因为诗文誉满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