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百二十二)报纸大论战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些“荣誉证书”上,李鸿章还特意用了“曲笔”,注明“饱学鸿儒,可与前朝举子并耀”的字样,那意思就是说,这些老头子要是放在前朝,他们就“相当于”是举人

  这帮老头得到“文曲宝星”勋章和“荣誉证书”后,一个个果然大喜过望,千恩万谢的回去了,这个“乞赐举人”的事情,就算让李鸿章就这么揭过去了。

  孙纲知道了老狐狸的“处理”办法后,有一种忍不住想笑的感觉。

  现在,李鸿章也和他一样,学会“糊弄”了。

  事后李鸿章对孙纲说,这样的事情一般都很棘手,因为这些老家伙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如果处理不好,众口铄金之下,很容易留下“话柄”,反正他们想要的不外乎是些华而不实的“虚名”,以“授勋”的方式打他们,也不花费什么本钱,就多给他们几个好了。

  因为这“文曲宝星”勋章其实是铜镀金做的,多些也没什么关系,也不心疼。而正式的“双龙宝星”勋章则都是赤金做的,李鸿章可是不会就这么样的大把送给不相干的人的。

  老狐狸在这方面,一向是十分精明的。

  但通过这件事,李鸿章和孙纲等人也意识到了这个“传统旧观念”的扭转不易,因此从那时起,他们就加大了国内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

  在梁启、谭嗣同及严复等人的努力下,“民不读书,罪其父母;村无公学。责其官长”地强制义务教育制度,以及普及识字率和扫除文盲等活动,在中国各地轰轰烈烈的推行了起来。

  而在礼部(以及孙纲的爱妻马)的倡导之下,借鉴原来外国教会开办的“育婴堂”的经验,中国的“幼儿园”制度也一点点的建立起来。

  自己的孩子,现在就和在历次对外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北洋海6军将士遗孤一起,在读幼儿园。

  为了最大程度地把中华传统文化纳入现行地教育轨道。在孙纲地暗示下。以梁启、谭嗣同、严复和郑观应等一批中国思想文化地先行者们。在中国地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地大论战。其最终目地。是为了提高军人在民众心目中地地位。“以优秀军人为侪民之表率”。通过优秀地军人为民众建立学习地榜样。达到提高中国普通民众地尚武精神。借以唤醒国民意识。

  而这场论战地涉及范围之广。“参战”地各界人士之多。也是孙纲事先根本没有想到地。

  这场规模宏大地论战。其实是从《京华日报》上一位名不见经转地人表地文章开始地。

  这篇文章是这么写地:“吾中国自古以来即有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古谚。虽穷乡僻野之愚夫愚妇。亦常道之。而长者每持此以为警励后生之格言。呜呼!兵者。国家之干城也。国民之牺牲。天下之可尊可敬可馨香而祝者。莫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