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4章 刘爱新觉罗氏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量高。

  大汉现在经历了人口大普查后,那些过去的隐户等也多被清查出来,那些夷人土民一样编户齐民,帝国的总人口突破了两个亿,为历朝历代以来的巅峰。

  人多力量大。人口多就意味着税收多,意味着兵源广,意味着有无数的人口红利。但人口多,也意味着粮食的需求极大。而此时还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寒冷,灾害不断,加之常年的战乱。使得田地荒芜,水利失修,河道淤塞。

  再加上缺少畜力。农耕技术的停滞不前,等等都导致粮食产量低,粮食一直没有积存。

  民以食为天,粮食成了极重要的问题。隋统一天下时,开皇盛世,天下不到九百万户,大乱之后大治,推行均田制府兵制,百姓都分到足够的田地可以耕种,朝廷也以此为基础定下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一时朝廷年年积粮,就算经历隋末乱世的十余年,亡国后,唐初之时,隋朝各地大粮仓中存储的粮食都还能够唐朝使用十几年。

  可现在不一样了,刘钧从明朝手里接替的这个江山,不但户部和内府的银库都空荡荡的没银子,而且各地的粮仓也都是空的。

  之前刘钧通过海上,从朝鲜、日本、越南、南洋等地大量采购粮食运回国。但从海外采购粮食,粮价虽然并不比中原高,可运输的成本却很高。

  况且,粮食可以称的上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刘钧不可能一直把粮食寄托在国外。那样等于咽喉被人扼住,短期救急还行,不能做为长期打算。

  刘钧对于大汉的粮食供应,主要还是向两个方向着手。一是开拓边疆,移民垦荒屯田,扩大耕种面积,粮食产量自然也就能提升。其二,则是这些美洲作物,种植美洲高产作物,增加产量,甚至在过去那些无法种植粮食的地方,也种植这些产物。

  不过移民垦荒,一时半分也难以见到成效,开垦出来的新地,初期产量也会很低。刘钧更把希望寄拖在这些新作物上,这些新作物也更适合新开垦的荒地种植。

  可是让刘钧意外的是,他发现虽然这些美洲作物很早就已经传入明朝了,但到现在,也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

  更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发现美洲作物的产量很低。

  简直就是难以让人相信,玉米、土豆、红薯,这些可都是高产作物啊,如果说一亩北方旱地种植谷子和麦子,亩产能收一石的话,那种玉米土豆红薯,起码能亩收十石,在后世,不说亩产万斤,但亩产两吨还是很普遍的。

  两吨,那可是四千斤。大汉一担百斤,四千斤那就是四十石。而原来的麦和谷子,北方的旱地也就是一两担左右,这就是几十倍的增产了。哪怕扣除肥料、技术等因素,亩产十担总行吧。

  可刘钧从官员那里得知,却是这些新作物产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