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三章 寒门的英才_征战无限历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论地位,陶弘除了有祖父的名头,陶家现在其实已经一无所有,堂堂公族子弟,居然已经没有一个在朝堂为官了。

  见赵高向自己行礼,陶弘慌忙站起了身,同样是承袭的郡公,他的风仪甚至还比不上只有几岁的桓玄。

  不过这也不怪他。赵高的传说度极高,在这个世界又是做过几次大事的人,以往看起来像个瘪三那是因为和他一起玩的都是这个世界顶级的家族人物,这个时候面对普通的士人,立即挥了它真实的功效。

  简单的寒暄过后,赵高立即把话题转向了陶氏这一代的子孙里。作为一郡的太守,赵高只是稍稍流露出一点想要征募属官的意思,就让陶弘惊喜莫名,言语之中颇多暗示自己的几个儿子才能不凡。

  没错,陶绰之作为嫡子要继承郡公爵位自然不能为人幕僚,可陶弘又不止这一个儿子。陶家看似风光,可在这个世界里,陶家的子弟想要出仕并不容易,而且就算运气不错也是从府县佐官做起,当惯了公府公子的陶氏子弟也不会愿意屈就。

  可若是从太守征辟的属官做起就完全不同了。这可是正经仕途的起点,当初先祖陶侃家贫无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说是倾其所有。

  当时拥有举孝廉资格的名士范逵因为大雪投宿在陶家。陶侃的母亲为了招待他,剪掉了自己积蓄已久的长卖得了数斛米,又把家里房梁拆下来当柴烧,连带坐卧用的草席全部铡碎了充作马料。等到第二天范逵离开的时候,陶侃更是送行过百里。这才换得了范逵的一次举荐,个中的辛酸又有谁知?

  在陶侃的努力下,陶家的确风光过两代,然而到了他这第三代,除了钱财上要比原先好很多,也有了一个郡公爵位,可在重视血统传承的世界里陶氏子弟并没有太多机会。在这个时候赵高流露出的这个意思,为人父的陶弘怎么会不紧紧抓住?

  “贝郡贫弱,却也仰慕先贤之道,此欲征辟从事二人,久闻故武昌太守陶茂公之孙陶渊明才德颇佳,吾欲征为治中从事,另一子君可自择之。”赵高不绕圈子,直接把自己的目的给亮了出来。

  这个意思就很明了了,摆明了就是买一送一的打算——我看中的就是陶渊明,不过我怕他不来,所以你可以另送一个孩子当个添头我同样给他一份前途。

  真正一手交钱一手收货的买卖。

  剧情世界有剧情世界的规则。以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估计最起码一个B级历史人物是逃不了的。以赵高的身份,想要招募他难度还真不小,可如果尊重这个世界的规则让陶氏这代的家主陶弘出手,那结果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家主的权力,有的时候比法律更有用。

  “父亲,约之已经加冠了。”陶弘还没有说话,站在他身后的陶绰之就急切地拉了拉他的衣服,低声地说道。

  陶约之也是陶弘的儿子,更是唯一可能威胁陶绰之继承者位置的存在,这个时候把他举荐出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至于赵高看中的那个族弟陶渊明,谁爱管谁管他去。

  “先生可曾弄错了,陶氏的确有子弟唤作渊明,不过此时才十五岁,怎能为郡府从事?”陶弘咬了咬牙说道。陶渊明之父陶逸早丧,这个孩子一直以族人身份寄养在陶氏族人之中,虽然不甚了解,但是年龄他还是记得的。

  赵高笑了笑,不再答话,显然告诉了对方这一点他早就知道。在他转身想要离去的一刹那,思前想后的陶弘再次咬着牙拦住了他。

  不管怎么说,即使赵高没有给另外一个名额,陶弘估计也会答应。毕竟陶渊明也是陶氏的子弟,只要能够有机会崭露头角,对于整个陶氏而言都只会有好处。

  而赵高之所以愿意加上一个名额,无非就是展现出对这个人物的重视罢了。

  “小子此时正在门外,郡守大人可欲一见?”陶弘见赵高停住了脚步,连忙再赶上一步拱手问道。

  ps:陶渊明的确就叫陶渊明,潜是他入晋后才取的名,不过他没和其他子弟以“之”结尾,我估计他应该已经是小宗了。

  另外,陶侃的故事是真的,出自晋书——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是自古有之。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