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8章 赤脚医馆_大唐小郎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穷苦百姓治病,这个没有什么争议,所以很快便确定下来了,领导成员是:会长左少阳,副会长马周,总帐房是侯普,两个副总帐房分别是杜淹原来的管家杜帐房和原吏部常平仓计吏吉算子。左少阳还任命了一个监事,由杜淹的小儿子杜敬担任。

  由于唐朝人对明煮集中制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左少阳原先料想的委员会制度没办法实施,都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最后,还是搞成了成了会长负责制。也就是由左少阳负责全面工作,负责重大决定的批准,马周协助并负责基金会的曰常事务工作,三个帐房负责记账和财物管理,杜敬负责监督。

  商量之后,决定第一步先在京城建立三个义诊医馆,杜淹在京城南部平民区本来就有三个医馆,直接拿过来就可以用,另外,杜淹还有两个药行,分别在东市和西市,也全部作为下一步供应药材的基地保留了。

  杜淹在京城还有几家米行和仓库,也全部保留,用来存储和变卖粮食。

  在医馆的取名上出了一点小麻烦,左少阳让大家出主意,因为各地要设立分馆,所以京城总部的叫某医馆总馆,各地的以州县命名,叫某医馆某州(县)分馆,这个没问题,但是,具体医馆该叫什么名字,众说不一,马周提出叫“黎民医馆”,侯普说就叫“百姓医馆”,杜敬说叫“白丁医馆”;因为老百姓都戴黑色头巾,所以吉算子建议叫“黔首医馆”;杜帐房更是直截了当,建议叫“草民医馆”。

  左少阳觉得都不好,突然想起文革的时候乡村医生的称呼“赤脚医生”,灵机一动,道:“干脆就叫‘赤脚医馆’好了,咱们将来不仅要在城里坐着等贫穷百姓上门求医,还要走村串寨到田间地头去给老百姓送医送药!突出一点,那就是用脚底板走路,服务老百姓!”

  虽然马周等文人觉得有些土,但是,本来就是服务百姓的,百姓能看得懂就行,而且这样个亲切,比白丁、草民之类的带有一些轻贱的称呼要强得多。所以,都赞成用这个名字。杜敬和杜帐房虽然觉得太直白太土气,但也没有提出异议,因为这个称呼是会长提出的,不好多说什么。

  名称定下来了,京城的总部叫做“赤脚医馆总馆”,其余两个分属东西的医馆叫“赤脚医馆东南分馆”和“赤脚医馆西南分馆”。将来各地州县设立的,也以此命名,比如合州的就叫“赤脚医馆合州分馆”等等,而专门负责药材供应的就叫“赤脚医馆东市药行”之类的。

  接着任命三个医馆的掌柜,总馆掌柜由医举榜眼邱一壶担任。邱一壶当了个散官,闲居在家,已经联系他了,他愿意到基金会做事。

  另外两个医馆的掌柜,经过与孙思邈和许胤宗商议,分别聘请孙思邈的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