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五章 成败转头论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确是个草根,同是草根,但他和贾诩的随波逐流不同,他是个有志向,却有些自卑的草根。

  因为志向很远大,所以,他无法做到贾诩那样的从容淡定,无时不刻的将祖宗的名讳挂在嘴边,向身份更低微的人展示尊贵的身份,在身份高于自己的人面前,维持尊严。

  可敬且可叹。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史是相当励志的,自然值得尊敬;可若非他这种心态作祟,他也许会有更高的成就。

  “原来是玄德公,久闻大名,失敬,失敬。”心念电转,王羽脸上已经换上了一副亲切的笑容。

  “王小将军竟知玄德之名乎?”王羽的态度让刘备受宠若惊。

  他自中平元年起兵,至今已有数年,打过几次胜仗,但名声却不算大。黄巾之乱席卷中原,豪强们各显神通,处处皆战,胜负都是常事,刘备那点战绩,确实不怎么突出。

  王羽出道以来,总共也没打几仗,但因为对手的身份特殊,他的事迹很有传奇性质,比打黄巾惊人多了。

  诸侯们表面上对王羽都不是很热情,但刘备甚至,暗地里的议论多着呢,毕竟他割了董卓的耳朵!

  说来也巧,早在王羽之前,也有人靠行刺董卓扬了名,靠着这项功绩,在招兵买马的时候,得了许多的便利,让刘备羡慕得难以安寝。

  那人就是曹操!

  其实,就在会盟之初,兖州的名士们还在极力宣扬此事,整日置酒高会,聊的话题,除了诛杀国贼之后,中兴大汉的美好前景之外,就是唏嘘于曹操的功亏一篑。

  结果没过多久,河内和洛阳都有消息传来,董卓又被人给刺杀了,而且这次还见了血!

  诸侯顿时哑然。

  曹操的刺杀行动,是借着身份之便,混到了董卓身边,结果只是亮了一下刀,然后就落荒而逃了;而王羽的刺杀行动是潜入戒备森严的军营,割了董卓的耳朵,然后一路从营里杀将出来。

  事实一摆,高下立判。

  早些时候,对待各路前来会盟的诸侯时,曹操是很热情的,比张邈还像东道主。可面对河内来人,他表现得却很冷淡。

  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过,被王羽抢了风头这件事,未尝不是重要因素之一。

  有了王羽在,谁还记得他曹孟德当日也曾甘冒奇险呢?曹操再怎么有气度,也没法上赶子往王羽身边凑,他要是那样做了,肯定会被人说成甘拜下风,成就王羽的另一段佳话。

  曹操也是个有大志的,他怎么可能那么做?

  袁术是从南阳过来的,孔伷则是从颍川出发。根据他们一行人的说法,王羽的名声,在这两个名士云集的地方,已经无人不晓了。

  名士们对沙场争锋的兴趣不是很大,大汉朝的名将太多了,再怎么惊人的战绩,都不足为奇。

  以少胜多?谁能超过西楚霸王项羽,光武帝刘秀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