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一七章 前因后果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道就没有什么联想?”

  “主公的意思莫非是……”诸葛亮紧蹙着眉头,若有所悟,却还有着一些迟疑。

  在来青州之前,诸葛亮从未将海洋与军国大事联系起来过,海洋给他留下的印象,只有少年时吃过的那些海鲜。

  直到来了青州,看到了王羽以大魄力。几乎可以说是用纵马狂奔的速度,将整个青州推动着进入了海洋时代,他才渐渐触类旁通,对海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即便如此,在王羽做出决策之前,他也未曾想过,海运竟然能为数万人的军队输送补给,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都不到的水手替代了民夫,船只替代了车马牲畜。打造出了一条更快,消耗更小的生命线。

  现在,更先进的理念来了。

  听话听音,主公的意思显然是在说。公孙度虽然僻处辽东,但始终惦记着来中原争雄,甚至还为此做出了海上运兵。万里长途奔袭的准备!

  这是诸葛亮从前绝对无法想象的一件事,但现在看看。还真有这种可能,至少技术上是行得通的。他甚至都找不到理由为公孙度开脱。早在王羽入主青州之前,公孙度就曾派遣官吏和少量兵员渡海,在东莱设立了营州。

  以实际情况而论,若是中原大战正酣时,青州调动全部力量与曹、孙鏖战,公孙度悄然渡海而来,在利津一带登陆,三千精骑奇袭高唐,成功的几率可不是一般的高。

  高唐之盛,倚仗的本就是河、海之利,因为处在青州腹地,王羽建城时用的又是开放式的风格,在平时还好,战时的防御可说是几近于无,就像这次北征一样。

  而将军府中,却从来没人提过,要针对这方面做出布置,可以说是个巨大的盲点,连向来以思维缜密而著称的诸葛亮自己都不例外。

  这个不算是疏忽的疏忽,让诸葛亮汗流浃背,心中暗叫侥幸,同时又在怀疑,公孙度只是有这个能力,未必能想到这么做,就算真有这个概念,只怕也是很模糊的。他那些准备,很多都是在主公入主青州之前就开始进行的,完全不能说是针对青州。

  那么,主公到底是如何料事在先的?

  王羽神秘一笑,不解释了。

  不是他不想解释,而是他没办法解释。历史上关于公孙度的记载不多,王羽只记住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发生在曹操在幽州斩杀袁谭,展开东征,追击袁尚之前,老曹曾以高官厚禄招抚公孙度。当时曹操已经击败了袁绍、袁术、刘备、吕布等诸多强敌,江东小霸王孙策也死了,只剩下荆州和西蜀等地尚未臣服,形势非常有利,按说招抚也就是走个形式罢了。

  结果,他送去的印绶被公孙度直接扔到了仓库里。

  更有甚者,在拒绝了曹操的招抚之后,公孙度还拟定了一个计划,他认为曹操远征在外,邺城空虚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