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五章 就事论事话金鸡_华娱之纵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后就是一直以来被诟病的金鸡,确实,金鸡奖的区域保护也很重,因为无欲无求,所以它可以任性。

  2005年起,金鸡奖将申报范围扩大到港澳台地区。2011年,金鸡奖全新开放政策,凡是在大陆取得龙标(上映许可证)的华语电影都可以参加金鸡奖评选,不再具有地域保护。

  金鸡奖被认为不如金马,金像权威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它的制度,它是两年一选的,这样的周期,必然导致了时效的严重滞后性。

  因为等轮到它评选时,很多影片已经先被金马奖、金像奖评选过一轮,甚至两轮了,也就完全起不到鼓励新影人的效果。

  其次,金鸡奖有个不成文的默认惯例,影帝从不二封,影后除了早年的潘红、巩黎、宋春黎三位演技出类拔萃的前辈,分别获得了3次、2次、2次奖外,之后也从不二封。

  这个规矩,大概是源自计划经济时代,大家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一个人演技再好也不让吃独食的风气。

  所以之前已经得过奖的演员,无论新作品展现出来的演技何等出色,也几乎肯定不会再得奖。

  典型的例子,13年金鸡奖,张紫怡的《一代宗师》宫二,作为十年一出级别的杰作,横扫了华语圈的金马、金像、百花、华表四大奖,此外类似亚太影后、导协影后等次一级奖项,加起来一共拿了12个。

  唯独在金鸡奖失利了,输给了小宋佳的《萧红》。

  这样绝不合理的惯例,无疑极大削弱了奖项本身的公信力,评选揭晓后每每让公众哗然。

  此外,既然惯例是帝后不二封,但是之前的影帝影后,当届有好片子时照样要被提名陪跑,来保障提名的含金量,但也只能是陪跑,

  这些优秀影人自己都知道,肯定不会再得奖,所以也就不会再重视奖项本身,如果懒得给举办方面子的话,都找各种借口不出席,又削弱了颁奖典礼的星光程度和受关注度。

  在金马奖和金像奖近年来都时常颁奖给内地最优秀影人,借此抬高其自身含金量和影响力的同时。

  金鸡奖却长期坚持给那些票房惨淡的严肃题材、小众艺术电影颁奖,完全不重视商业明星的恶果,便是商业流量为王的演艺圈也不再重视。

  而论本身规格又比不上华表奖这样的政府奖,所以经常出现获得提名者都大半不到场的难堪境遇。

  至于百花?那就不用说了,作为一个观众选择出来的奖项,它的可操作性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说的意义。

  港台影圈可以常年用金马奖金像奖提名,来捧他们自己的新生代艺人,(如伊能景、陈颜希、林怡晨、许维甯、宋云桦、吴珂熙、颜卓灵、何韵师、张榕榕、杨雅惠……,还有最新的尹歆,这些知名或不知名两地艺人,居然都有金马影后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