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记_天下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楚惠王背负逃出,这是见诸史实的。

  竖是守藏司职的奴隶,是童仆一类的人。鲁国的竖牛是叔孙穆子的私生子,曾参与叔孙氏

  家的大事;晋公身边的竖头须,曾在晋公流亡时将所保管的东西偷走;小说卫国的浑

  良夫本来也是“竖”,却成为迎立卫庄公的主要人物;小说的伍傲本来也是“竖”,不过后来成

  了伍封家的重要家臣,能与孔子的弟子冉雍并列。

  阍是司门的奴隶。吴人伐越,曾捉到一个叫焉的人,故称俘焉,吴王余祭命他为“阍”,守

  余皇大舟,公元前531年,俘焉趁余祭观舟时杀了余祭。

  寺人类似于后世的宦官,又叫“奄人”,是被阉割过的男性,他们多在国君身边服侍国君及

  其夫人媵妾的起居。齐桓公身边有个宠臣竖貂,为了亲近

  内庭,自己阉割了入宫,因此更得齐桓公宠信,所以有的史书上又称他为“寺人貂”、“寺貂”。

  春秋时寺人常常在国事上有所表现,齐国的寺人貂与易牙在齐桓公死后搅乱政局;晋国的寺人

  勃鞮曾受晋献公之命追杀公子重耳,后来又在晋公为君后求见,在晋军攻

  曹时战死;史籍还有“寺人费”、“寺人披”和“寺人柳”等记载。小说的渠公、圉公阳、庖丁刀

  都是这样的寺人。

  本书故事所发生的年间,奴隶对政事的影响并不太大,只是身份地位随政事的变化略有些

  升迁,如鲍兴渐渐由“圉”变成“竖”,后来又成了“士”,成为伍封身边日渐重要的家臣;鲍宁由“圉”

  一跃而升为家臣,主守一关。

  2庶民

  其庶民可称“民”和“黎民”,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农村的务农平民,叫作“庶人”,另一

  类是工商,与贵族一起住在城。

  春秋时期,庶民在政事上基本上无多大的作用。不过在本书故事发生的年间,庶民的身份

  正在不断上升,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

  一是工商之出现了大商人,开始对政事有所影响,譬如小说庆夫人和孔子的弟子的端

  木赐。

  二是庶民逐渐进入了战争,甚至可以因军功而担任官职。

  春秋时期的战争一开始是贵族专有的特权,将领和士卒是由贵族担任,庶民是无法参加的。

  至于庶民何时开始有从军的权力,无确切的史类记载。我想,公元前645年晋国“作州兵”时,

  庶民既然承担军赋,便可能开始参于战事。至少在公元前632年晋公增置“三行”

  时,这些步卒应该已有庶民在内。公元前493年,赵鞅攻范氏和齐郑之兵时,誓“克

  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可见庶民已经从

  军为卒了。“遂”即“仕进”,即是担任官职的意思。从赵鞅之誓,可见庶民可以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