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五十一节 公私两便_临高启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报告办理的思路,以“以商代赈,振兴市面”八个字为宗旨。

  灾民很多,如果要省钱,靠点稀粥咸菜的赈济,虽然可以安定民心,但是无法恢复生产;如果贷给耕牛种子等等帮助灾民恢复生产自然最好,但是这笔花销实在太大,赈荒局负担不起。即使再次向全杭缙绅商户“劝募”恐怕也难以筹集到多少钱米。而且反复劝募,必然造成反弹――赵引弓很委婉的提醒刘知府,这样对他的官声不利。

  明代绅权很重,地方官若要太太平平的做官,缙绅是不能得罪的。赵引弓的提醒,刘知府当然是明白的。

  “‘以商代赈,振兴市面’,这八个字说得好,只是如何实行下去?请先生教我。”刘知府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以商代赈,振兴市面只是方针,虽然新奇。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依然是躲不过“钱粮”二字。刘知府想知道的就是这位赵老爷如何无中生有的变出钱粮来。

  “大人言重了。‘教’字是断断不敢的。只是学生的一点鄙见,其中的难处也颇多。”

  “但说无妨,只要学生能够办到的,一定尽力而为。”

  “困难当然很多,言不胜言,也不敢麻烦大人;只要力所能及,我自会料理,请大人放心。流民断然不至为患。”

  赵引弓这一番话先摆明了态度:慈惠堂还会继续收容外送难民,只要地方上不予干涉,难民们形成流民集团,危害秩序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刘梦谦微微点头,有这个前提,万事就好办多了。至于难民去了哪里,不管他的事。

  赵引弓又接着说道,虽然流民问题可以解决,但是恢复生产依然是重中之中,为了不误农时,贷给百姓种子耕牛势在必行。只是现在官府和赈荒局都拿不出钱来。

  “……学生思前想后,倒是有一法子,可谓公私两便。”赵引弓到这时候才亮出底牌来。

  “什么法子?”

  “丝!”

  刘梦谦脑筋极快,马上意识到这位赵老爷打得是生丝的主意。这倒不足为奇――生丝的利润很大。不过远水难解进渴,生丝登场的时候插秧的时间已经过了。关键还得看他这个“公私两便”的算盘怎么打?

  赵引弓说:杭州虽然去年受了旱灾,但是对蚕桑户的影响却不是很大,特别是桑园受干旱气候影响不大,去年入秋到现在也没有进一步的灾情,桑树的长势很好,今年的桑叶收成应该不很问题。所以蚕茧收成可以确保。

  他的方案就是,用将招商局募来得五万两银子作为预购款支付给赈荒局,由赈荒局出面收购蚕茧。赈荒局的收购价,赵引弓不予干涉,但是招商局向赈荒局收购的价格则是一定的。在一进一出之中,产生的溢价就是赈荒局的利润。这笔利润拿出来作为赈荒的贷本。购买种子、耕牛和度荒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