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9章 第二五九 多方来贺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答应销售一批装备给幕府手下的大名。

  董书恒还劝说幕府先不要亲自入场。可以将临近几大强藩的大名武装起来,让他们的去跟几大强藩争斗。

  这些大名有幕府的财力支撑,而那几个强藩哪来的财力跟幕府斗呢?

  董书恒的分析非常在理,幕府欣然同意。

  董书恒固然不希望日本下面的大名一团和气。幕府同样不希望如此。

  幕府也需要在调和各个大名之间的争斗中提高自己的威信。

  朝鲜金氏的到来,则是希望淮海军能够尽快交付他们购买的武器装备,他们这边的讨伐大军都已经准备好了。

  可是听说北边的那股太平军也在整军备武。大同江上甚至依托平壤城建立了一座炮台。

  这些太平军的哪里来的这么多火炮啊?总不会是清国提供的吧?

  金氏也知道这肯定是淮海军的小动作。但是没有证据,又能怎么办呢?

  他们担心激怒淮海军,这事提都没敢提。

  南阳的华人小国很多本来在这几年都要被荷兰人给灭掉了,尤其是婆罗洲,不仅有荷兰人,还有英国人也想得到那里。

  不过,自从投靠了淮海军之后,淮海军派出军官团帮他们训练军队,倒是好好地教训了一下那些不知好歹的土著。

  他们也拿出了土地给淮海军建立农场。随着淮海在南洋农场的增多,自保的实力越来越强。

  这些华人小国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划给淮海军的土地都是在自己跟土著人的交界处,这样随着淮海军农场的扩张,这些农场就将土著跟他们分割开来。

  不过,对此董书恒也无所谓。这样正好方便淮海军农场的扩张。反正土著的土地就是淮海军的土地。

  对于土著,农场的民兵可不像华人小国军队那样手下留情。

  侵犯淮海军农场的土著部落,得到的惩罚就是整个部落的消失。

  反正淮海军开发雨林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些土著的俘虏正好可以去干这些危险的工作。

  有了对抗疟疾的药物,华人再也不用害怕雨林。

  南洋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地适合种田。妥妥地一年三熟。只要清理掉雨林,就可以立马种田。

  有了南洋的粮食支持,董书恒才能够放开手去移民。限制移民最大的因素也就是粮食。

  在内陆招募移民需要大量粮食。

  在灾年,老百姓只认粮食,就连金银都不管用。穷苦人家卖儿卖女只收粮食。一袋粮食也许就能救活一家人的命。

  儿女卖了出去,跟了好人家兴许也能吃上饭食。

  所以淮海需要粮食去招募那些移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

  安置移民也需要粮食。像安置到远东的移民,头年根本是没办法种植粮食的。

  必须要提供给他们熬过一年的粮食,等到第二年地里能够耕种粮食了,他们才能够逐渐自给自足。

  远东、黑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