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0章 铁手追命_我们生活在南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诉我们,未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台录音机?”王宁问。

  “一个机器人。”赵博文说,“一个AI系统,由它代替我们去经历未来二十年的所有事情,然后告诉我们末日究竟是什么样子。”

  “难以想象。”白震说。

  他在脑子里勾勒出一个瓦力那样的小机器人,当灾难降临时,这台小机器人就找个地方藏起来,一直藏二十年,直到BG4MSR找到它。

  “没你想的那么复杂,我们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界,每天都有庞大至极的数据流在每个人的手机之间传输,无论发生什么,互联网上都会第一时间爆出消息,所以黑匣子不需要主动搜寻信息,它只需要听,藏在幽深的地下听这个世界的动静,它有一套关键词抓取和过滤系统,一旦发现可疑的信息,就会把它抓取储存起来。”赵博文说,“这套技术其实非常成熟,政府部门监控舆情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我们照搬过来一套就是,腾讯有现成的。”

  “那你们得保证它的安全。”白震说,“保证它能熬过这二十年,末日后还能正常工作。”

  “这是最难做到的,我们不能把它发射进太空,那么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地下了。”赵博文点头,“挖一个深坑,把它埋起来。”

  “这东西的体积应该比时间胶囊大多了吧?”白震问,“听你们的描述,起码得要一个服务器机房,还要数据传输线路、电源系统和散热系统……这么庞大的一套东西,你们要挖个深坑,把它们埋起来?那你们得挖一个很深很大的洞,再把所有东西吊运下去,这工程量吓死人。”

  “我们借用现成的。”

  “现成的?”

  赵博文指指自己脚下,“在我们脚下,在这个城市的地下,本身就有一套庞大的、四通八达的隧道系统。”

  白震和王宁陡然明白过来。

  是了,在这个城市的地下,本身就存在一套发达的隧道系统,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地下流动。

  地铁。

  “我们全面考察了南京市内的地铁系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后选定了两个位置。”赵博文在茶几上摊开地图,取出记号笔画了两个圈,一个在鼓楼公园,一个在莫愁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办公楼底下是四号线,莫愁湖边上是三号线的莫愁湖站。”

  和这世上绝大多数地底实验室一样,赵博文采用的是隧道里再横挖分支的方式,四川锦屏山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暗物质实验室,它是从横贯山体的隧道里分支岔出去的空间,头顶上覆盖着两千六百米厚的山体岩石,而南京地铁三号线拥有江苏省最深的地铁站莫愁湖站,赵博文从三号线的隧道里横挖出一条小隧洞,头顶上是三十米厚的泥土和岩层。

  “我们在紫台地下挖一个密室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