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7、杨琴的题目_林笑的咸鱼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实现这种耦合状态,那么室温超导就能成功。

  这是理论上的东西,下面还有一大堆材料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材料没有革新之前,科技想要进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科技的进步又有带来新的材料难题,这两个东西如同双螺旋结构,少了一个,另一个都不可能独立存在。

  其中一些合金钢材的,高温材料,耐磁性材料,王珏写了一些,包括的有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多铁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也写了出来,至于怎么实现工业化,那不是王珏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有了这一份材料,至少研究起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接下来就是量子计算机。这个量子计算机王珏知道一点,但是所谓的人工智能,王珏就不敢苟同了。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号称张明世界的三大科技骗局,是不是骗局,王珏不太清楚,但是进展确实缓慢。就说可控核聚变,输出的能量远远低于输入的能量,这有什么现实意义么?而人工智能就更夸张了,大家连人脑的工作原理都不是很清楚,就指望机器的思维能超越人脑,这不是搞笑么?现存在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停留在强大的计算量上面,可是智能不应该是以计算量为标准,还需要情商!至于基因工程也是如此,连基因怎么工作的都不知道就开始移植基因,失败了找不到原因,成功了也没有什么经验留下来。

  不过王珏现在不可能这样想,只能把另一个世界对这一些东西的理解尽可能多的写下来。

  就这样,王珏一边想一边写,夜里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差不多结束。

  可能工作太过于专注,所以王珏弄完之后,手都是在发抖的。

  这一份问卷之中,包含的东西太多了,理论的,实际材料,前沿研究,真的搞不懂杨琴怎么会了解这一些东西。

  王珏写了思路,但是真正需要研究出来还是需要很长时间,关键是需要大量的金钱,两万个亿都不一定够。

  王珏想了想又把一些前沿物理研究方向给了出来,很多都是在《自然》《科学》等知名刊物上发表的东西。这一番操作下来,王珏已经忙到了晚上。

  如果这一份接近十万字的文档流传出去,肯定有人会觉得这是一堆疯子说的话。里面的东西太不可思议了。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并不是必须,很多研究都是来源于一个偶然,这才是研究的难点所在。当你学完了所有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发现新的东西。如果王珏有心从事物理研究,时不时的弄出一些东西出来,那王珏就恐怖多了,不说别的,就是王珏手上的这一些材料,能够让王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人物。里面的东西不仅多,而且杂,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