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国武斗起因_“文革”武斗逃难记_苏荷门卫老王13 [五见小区门卫老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的,生产队给予照顾;光荣牺牲的,生产队负责将其儿女养到18岁。”

  我们村距龙门镇有10里路,出村后,就与其他大队的人马汇合一起,浩浩荡荡地开赴龙门镇。队伍中一枝枝高出人头的“麦叶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战争年代。我是卫生员,不能冲锋陷阵,只能在后面造一下声势,助助威,真正打仗的是前面那些“飞虎队员”。他们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有的是退伍军人,武器是从各公社人武部抢来的,有机枪、步枪、手榴弹,以及把檀树挖空装上火药碎铁的自制檀树炮。

  “飞虎队”登上龙门公社附近的山顶,开始挖壕沟,架土炮。我们这些后续部队也慢慢进入龙门公社的地界。为避免挨冷枪,大家纷纷跳下公路,紧贴溪堤前进。这时,天色已晚,如果“红暴派”夜里反攻,我们将遭受沉重打击。司令部传下令来,让背麦叶枪的“战士”往回撤四五里路待命。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人则退到公路北面一个田畈中安营扎寨。这年夏天大旱,田畈中的小溪早已干涸得没有一点水了,正好成为我们的宿营地。不一会儿,村里派人送来了晚饭。吃完饭后,我又忙着给那些擦伤、中暑的村民包扎、配药。天完全黑下来了,大家已筋疲力尽,七歪八倒地躺在鹅卵石上睡觉。

  远处,传来稀稀落落的枪声,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大家陆续从睡梦中醒来。我抱着保健箱,数着天上的星星,猜想明天会怎样。

  “联总”数千武斗人员将龙门镇围得严严实实,却一直没有攻进去。龙门镇是江南罕见的古村落,三国时期东吴太祖孙权的后裔许多都住在这里。东汉严子陵游历到此,赞道:“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从此,这里就改称“龙门”。村子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住有1700多户人,厅堂群组之间,鹅卵石铺砌的狭窄长巷密如蛛网、四通八达,墙檐相连,房廊纵横,有“大雨天串门,跑遍全镇不湿鞋”之说。陌生人进入古镇,如进入迷宫,东西难辨,如果遭遇巷战,更是有去无回。所以,我们“联总”人数虽多,也不敢轻易打进去。

  第二天上午,我们远远看到公路上有辆双轮车,拉着不知什么东西,一根铁筒子高高地斜着向上,朝我们公社方向拉去。有人得意地说,这是“联总”缴获的大炮。走近了我才看清楚,那是一台抽水机,是从龙门镇外的田畈里抢来的。

  当天下午,我们接到命令,发动总攻。我们村的“部队”由北转南,沿山脚向龙门镇的背后进军。不远处,“叭叭叭”、“哒哒哒”刺耳的枪声清脆密集。我们时而卧倒,时而匍匐往前爬行,这些动作都是我们从电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