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_黑色旌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四月的莫斯科已经取消了供暖,没有暖气供应又没有炭炉的宽大办公室里显得有些寒冷。

  我背靠着椅子背,站在宽大的落地窗前面,左手横抱在胸前,右臂的胳膊肘撑在左手上,用夹着烟卷的右手托着腮,视线茫然的看向凝着霜花的玻璃窗外。

  已经是凌晨时分,太阳虽然还没有升起来,但整个城市的东方部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晨曦。开阔的卢比扬卡大街上,有轨电车已经开始一天的运转,叮叮当当的车铃声隔着窗户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尽管昨晚一夜没睡,但我现在的jīng神却是出奇的好,一点困倦的感觉都没有,我甚至觉得自己还可以再熬它一两天,直到把手头正在看的这部分会议纪要看完。

  我的桌案头上放着厚厚的一摞盒式文件夹,这些文件夹里的会议纪要,是从1927年到1930年间,联共(布)十五大以及zhōngyāng政\治局各次会议的内容。

  是的,我前世就对苏联的历史很感兴趣,但那时候能够得到、看到的资料有限,所以对很多历史xìng的东西都认识的似是而非,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那些西方学者给出的,而剩余的那些,也有一部分是国内在改革开放之后,由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讨论出来的,那些东西有些可以信,但却也不能全信。

  就拿斯大林时期对待富农的政策问题来说,斯大林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似乎就是导致苏联最后经济崩溃的最直接隐患。而他以粗暴、残酷的手段对待富农阶层,显然也一直被后人所诟病。按照前世各种版本的说法,似乎所有的罪责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这些错误都是个人导致的。

  这种说法真的公平吗?我一直很怀疑,要知道在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上,斯大林还没有确立他的绝对领导地位,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那些人在党内的地位,并不比他低多少,毕竟当时托洛茨基才刚刚被开除出党,斯大林充其量只能算是高层各极势力中的一极,他还没有能力主导一切。那为什么他的地位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蹿升到那样的高度?毫无疑问,只能有一个愿意,那就是他的政治提议,准确的说,是政治主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

  通过对1927年-1930年间各次会议会议纪要的研读,我发现,斯大林并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人,他的目光很敏锐,政治嗅觉极其敏感,同时,也极富政治智慧。

  在1927年之前,斯大林的主要政治对手是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盟”。当时的斯

  请收藏:https://m.hd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